报告时间:9月28日上午10点
报告地点:G楼118报告厅
报告题目:面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调控
主讲人:彭栋梁教授
报告人简介:
彭栋梁,厦门大学bevictor伟德经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会理事,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e Particle Magnetism,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金属功能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磁性材料与自旋电子学物理、能源材料、纳米和低维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在JACS、Nano Energy、ACS Nano、Adv. Funct. Mater.、Nano Letters、Advanced Science、Applied Catalysis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 Rev. B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270多篇,引用6600多次。已授权日本发明专利6项,授权中国发明专项11项。
报告摘要: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储锂性能
本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组近几年围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设计、表面改性、储能机制与可控制备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通过采取形貌调控、成分设计、缺陷构筑、应力调控等不同策略,制备了“三明治”结构型、氧空位缺陷型、锂空位缺陷型、表面高镍型等一系列正极材料,显著改善了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的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以及容量和电压衰减严重等问题。结合理论计算,探索了协同提升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规模化制备的有效方案。在负极材料方面,采用物理气相法纳米粒子束流复合沉积技术制备层数可控的多层多孔Si基薄膜负极,为有效增加薄膜负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发展了一种基于室温静电吸附的化学液相法,实现了对ZnO基电极材料形貌、微观结构、成分与缺陷的一体化设计,可控制备了一系列ZnO@石墨烯、ZnO-金属-C@石墨烯等微纳复合结构负极材料,提升了电极材料的储锂性能。在此基础上,将多孔薄膜制备技术与ZnO等亲锂性材料相结合,构筑具有良好锂亲合性的锂金属负极三维多孔集流体,通过调控锂离子的形核与沉积行为,解决锂金属负极枝晶不可控生长、电极界面不稳定和体积效应的问题。
主办方:伟德bv1946官网